【金职故事】王艳华:岁月辗转成歌 教坛耕耘无悔
发布时间: 2020-10-14 浏览次数: 216

成果只是岁月积累的必然,过程才是生命精彩的担当。2001年,金职院还是一个很年轻的高职院校,年轻的王艳华从武汉来到了大黄山。时光荏苒,年轻的金职院已经成长为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。王艳华也已在讲坛上默默耕耘了近二十年。在她的心中,那些美好的金职故事,是这段人生对自己最珍贵的馈赠。

教育的根是苦的 但其果实是甜的

刚入职开始工作,王艳华就承担了大专班每周14节的英语课教学。这任务对一个新教师来说,是比较重的。一定要把课上好,是年轻的王艳华的信念。她的生活在备课、上课、改作业的反复循环中显得单调,却又充实。那时还没有现在这般强大的互联网,可以方便地查阅资料。王艳华常常骑着自行车,从金华城的南端,穿过整个市区,到城北尖峰山脚下的浙师大图书馆去收集备课资料。来回几个小时,二十多公里路程,也许只为一个确切的答案,或几行详细的注释。值得吗?她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。

在学生得眼中王艳华是一个好脾气的老师,解答问题循循善诱,不厌其烦,同时也有些“凶”,对于学生的要求很严格,还有些“烦人”,连自修课也会去盯着学生们完成作业。天道酬勤,王艳华的付出得到的回报,是每一届学生的英语等级考试漂亮的通过率。曾有位姓陈的同学给她写来一封感谢信,将自己能一次过关的功劳归于王艳华对自己的帮助。“没有您,就凭我那可怜的英语基础,是无论如何也过不了的。谢谢您,亲爱的老师!”还有什么回报比这更甜蜜呢?

关于教学,许多人的理解是教师占一个“教”字,学生是一个“学”字。王艳华却明白作为教师,教和学缺一不可。世界日新月异,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周期变短,教师不加快自身知识技能的更新,就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,最终教无可教。所以无论多忙,学习是王艳华每日必修的功课。作为党员,她努力锤炼自身品德修为,先后阅读学习《共产党宣言》《政治经济学批判》《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》《怎么办?》《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》等马列主义著作,关注学习党和国家政策、指导思想,坚定对社会主义、共产主义的信念。“站上三尺讲台,就有责任在学生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,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。”她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自豪。专业上,坚持背单词扩充词汇量,背诵经典文章,坚持阅读英文期刊资料,赏析名著英文版……用十年如一日的努力,王艳华打造了自己内容充实,讲解生动易懂的高质量课堂,深受学生们欢迎。2018年她被评为“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”。

爱是教育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

王艳华当班主任的那些年,学生们送给她一个绰号“王总管”。的确很形象,从班级大事到学生个人小事,王艳华无所不管。她熟悉班里的每一位学生,了解他们的个性,把握他们的学习动态,理解他们的喜悦和烦恼。她是班干部们的领导,是排解同学间纠纷的法官,是班级专属的心理咨询师,是学生管理生活费的金融顾问……王艳华心中,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家,作为家长,怎能不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呢?班级管理的氛围是团结友爱的。王艳华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里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。许多学生在班级管理和活动中发掘了自己的才能。当年英语122班长祁凤,现在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。她在同学会的时候对王艳华说:“老师,谢谢。您的培养和帮助让我发现了自己还是挺有管理组织能力的,来金职之前,我都没有做过班干呢。”同行夸奖她班级管理得好时,她总是说是自己运气好,班里的孩子们聪明能干,但学生们都知道,王艳华老师为班级付出多少的辛劳。

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会遇上心理问题。为了及时发现,尽早有效疏导,王艳华决定自学心理课程。她自费参加了浙师大的心理学培训班,并于2016年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。她成功地帮助了多位学生度过了心理难关。有一位姓喻的同学在实习期间非常紧张,准备放弃自己的学业,并且已经取得了家人的同意。王艳华非常焦急,一边开导学生,陪她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难题,一边做家长的工作。终于喻同学战胜了自己的心理障碍,顺利完成了实习。

王艳华在班里牵头成立了“班级银行”,帮助经济上遇上困难的学生。“银行”资金总不够,她就用自己的钱进行“注资”。同学之间经济纠纷少了,向班集体借钱也不伤自尊。这个“银行”留在了毕业学生们的心里,成为他们和她之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。

感恩是事之长理,人之长情。过年过节,王艳华总能收到远方寄来的快递,有整箱的水果,有手工十字绣,有漂亮的发饰,有结婚请柬……王艳华觉得这是自己教育生涯最幸福的时刻。

欲求新  则求变  欲求完美  求常变

互联网不断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、工作方式、学习方式。如何从现有基础课程入手,突破课程边界,构建新时代的新通识课程是王艳华面对的新课题。

2016年春,一批来自印尼的学者来金华学习考察,由当时市宣传部沈根新部长给这些学者介绍金华的经济文化情况。王艳华被邀请当任翻译。沈部长的讲演很精彩,结束后,学者们纷纷请求和他合影留念。沈部长也很开心,他说:“王艳华,要么一起合个影吧,请你让大家到讲台前来排成一列吧。”沈部长站在中间位置,按国际惯例,印尼方的负责人应该站在部长的左边还是右边呢?照片拍后,王艳华的心里有些忐忑,回头赶紧查了资料,还好没错:主人右手边的位置最尊贵。这次经历让王艳华深刻地意识到,与国外人士交流,仅擅长外语是不够的,还必须熟悉对方的文化礼仪习俗。这是王艳华探索建设“涉外文化礼仪”课程的缘起。

下棋找高手,弄斧到班门。首先是要走出自己周围的小天地,去更广阔的世界学习,寻求帮助。2017年,王艳华赴加拿大皇家大学访学,与加拿大的同行、朋友建立了友好联系,获得了许多珍贵的材料。2018年,她申请到浙江师范大学访学,跟随何晓东教授学习研究相关课题。两年多时间的学习积累,终于做好了开始的准备。

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,王艳华组建了由资深骨干和年轻海归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。从课程目标,到课程内容,从呈现形式,到活动设计,一步步克难攻关。王艳华和她的同事们一路汗水一路歌,终于完成了课程建设的基础工作。

闭门造车,创意影响都是有限的。王艳华的目光开始投向金华市外,浙江省外,寻求开展校际合作。成功地邀请到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崔翠教授加入到课程建设中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96月,她主持的“涉外文化礼仪”课程被认定为浙江省精品课程。

二十年的时光在金职校园中流淌而过,学士楼宿舍外,当年那株只有筷子粗细,和王艳华年轻的脸庞一起留在相片里的泡桐,早已亭亭如盖。王艳华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什么值得拿来炫耀的成就。但是每当在课堂上和年轻的学生们教学相长时,每当和自己的学生在办公室促膝长谈时,每当在节日里收到学生们的温馨的祝福和问候时,每当看到学生们成绩有所提高时,王艳华感到了作为一个平凡的教师在付出爱与辛劳后,收获的最大幸福和快乐。岁月辗转成歌,教坛耕耘无悔。(黄延锋 李娟)



地址:浙江省金华市海棠西路888号东教学楼1号、西教学楼1号
电话:0579-82232808
版权所有: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(马克思主义学院)  浙ICP备12030250号
 
 
 
版权所有: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 地址:浙江省金华市海棠西路888号东教学楼1号   电话:0579-82265012   传真:0579-82265004   Email: office@jhc.cn
浙ICP备12030250号   建议使用1024*768分辨率,IE6.0及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网站